弱冠而立心影录(1):徐家汇之于上海1997年10月在上海采访全国八运会时,也曾想忙里偷闲,那就是因为徐家汇的缘故。
每每站在卧室的茶几旁,举目远眺凭海临风的申城,沐浴着从东海上空飘过来的秋日阳光,煦暖而惬意。前来叙旧的朋友总是不忘提醒:该去去徐家汇了。采访工作的生活起居之地,基本上都在这里的徐汇区,机会确实难得。只是徐家汇终究没能去成,但半个多月的走马观花,或者说是匆匆而过无暇细赏,竟已让徐家汇在脑海中恒久地挥之不去。
徐家汇所在的徐汇区,可算是上海市最重要的人文中心了。很显然,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徐家汇乃明代重臣、科技巨擘徐光启的故居和身后之地。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18所高等院校,以及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上海体育场姑且不说,长期工作、生活于此的文学大师巴金、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著名作家柯灵、著名画家程十发等人,便足以构筑成徐汇人文景观的一大精华所在。
之所以对徐家汇和徐汇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大概还缘于湖南与之渊源不浅。以油画走廊蜚声上海滩的衡山路,其南端始起于徐家汇,而零陵路(永州旧称零陵郡)北上两站之遥即达徐家汇。湖南路与衡山路的交汇处便是宝庆路(邵阳旧称宝庆府),宝庆路的另一端就是比南京路更具现代繁华的淮海路。在上海的湖南人有多少,实绩如何,一时难尽其详。但这一串亲切而熟悉的路名却告诉人们,湖南人在上海已经并将继续留下他们永难抹掉的足迹。上海音乐学院的老院长、祖籍邵阳的贺绿汀先生,无疑是当时徐汇乃至整个上海都很知名的湖南老乡。而后来成为共和国跨世纪总理的湖南长沙人朱镕基先生,已然是上海市民心目中迄今最具官声和口碑的一位市长。
《家住龙华》的余秋雨先生,不也曾在这里咀嚼和延续过他的《文化苦旅》吗?只可惜没有时间去寻访他笔下的一切。好在如今的余教授,早已不再是从前的那般孤寂与清苦。因为记得余教授早在他年届不惑之时,就曾发出过“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的强音。近十年上海的变化和时代的步伐,恐怕已让余教授轻松许多。
离沪时,也真想说一声:我无法忘却,但我还有可能再来。直白点就是,未去徐家汇的感觉,同样值得回味。后来终究又去了一回上海,却因来去匆匆,徐家汇还是没有去成。不过毕竟未曾遗憾,那是由于徐家汇在自己记忆中早已定格的缘故。
南国嘉木录于长沙松坡居
西元2003年0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