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高峰限流地铁站已达30座
1993年5月28日,地铁1号线锦江乐园至徐家汇站建成通车,上海第一条地铁线路通车;19年后,上海的地铁总里程超过400公里,工作日日均客运量最高超过670万人次。
随着客流不断上升,早高峰期间,对轨交车站限流已成常态措施。截至目前,上海地铁早高峰限流车站的数量已达到30多座。
早高峰6号线最拥挤
问:目前上海地铁的客流上升情况如何?
(上海地铁负责人)答:自2012年春运结束后,上海地铁网络客流总量进一步上升,工作日日均客运量最高超过670万人次,其中周五单日客流多次突破700万人次,最高达到711.8万人次。
客流最为突出的是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相关线路客流最高区段满载率统计(8点-9点):1号线为94.7%、3号线为 106%、5号线为109%、6号线为 133%、7号线为101%、8号线为102.7%、9号线为89.7%。
问:什么是限流?
答:对地铁运营而言,限流是指一定时间内限制进站上车或换乘通行的客流量,以达到保障乘客安全、确保线路顺畅的目的,也是运营方所使用的常态化客运组织措施之一,也就是“用时间换安全”,“牺牲局部保全局”。
问:为什么要限流?怎样情况下要限流?
答:当线路车辆、信号等设备已经到达投用极限,仍无法满足大客流需要,只能通过限流来控制单位时间内的客流量,总体有三类情况:一类是运能运力与客流量不匹配,即供大于求,如工作日早高峰部分线路和区段出现大客流拥挤、满载率居高不下的情况;第二类是遇到故障等突发事件,运营受到影响导致运力暂时不足,出现客流积压的情况;第三类是因特殊节假日、大型活动等引发的局部线路、车站超大客流一时无法快速疏散的情况。
限流能顺畅全线运营
问:限流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首先是能保障乘客安全,有效避免因大客流可能产生的拥挤、踩踏、掉落隧道等安全隐患;其次是均衡线路客流,尤其是在高峰大客流车站和起点站,后方车站客流集中往往造成前方车站乘客无法上车。限流可以有效、合理地均衡各座车站单位时间进站客流,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限流能顺畅全线运营。车站大客流积压易产生乘客吊门现象,列车门反复开关导致停站时间过长,限流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列车及时到发,同时相对提高乘坐舒适度,确保线路顺畅。
问:限流具体如何实施?
答:关闭部分自动售票机、闸机、出入口以及设置站内限流栏杆等,减缓进站速度;车站外设置限流栏杆,高峰时段引导乘客分批有序进站,确保进站后的乘客走好走畅。
一般情况下,限流实施时间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7点-9点,相关线路、车站根据实际情况及变化灵活确定。到时可采取关闭部分自动售票机、关闭部分进站闸机、关闭部分出入口或车站只出不进、直至封闭车站等方式逐级酌情选择。
计划每年平均增能10%
问:限流后还会增能吗?
答:增加运能一直是运营方努力的目标,从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以来,只要硬件条件允许,将会持续不断地实施增能措施,并根据客流实际分布,不断优化列车运行组织方案,发挥设备的最大功效。进入2012年,上海地铁根据设备实际,计划实现网络平均增能10%的目标。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增和限”必须结合起来,用两种措施共同保障乘客安全、确保线路运营的顺畅有序。
问:限流能不能直接减轻地铁拥挤程度?
答:从网络化全局来说,限流举措只能减缓地面客流进站的速度,减缓站内客流的对冲,减轻对站台的压力。就像高峰时段关闭高架匝道,只是减少地面车辆上高架,并不能直接减缓高架拥堵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限流不等于封站。限流措施分很多种,车站可采取关闭部分进站闸机、关闭部分出入口或车站只出不进、封闭车站等方式逐级酌情选择,目的是缓解人流压力,确保乘客和列车运营的安全有序。
限流措施在现场具体执行时,并不是僵化的、机械的、固定不变的。车站完全可能也应该根据当时、当地的客流情况,合理地调整措施的实施时间、实施方式和实施程度,做到常态化限流举措,柔性化科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