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上周,北京市地铁日客流量已经突破千万人次,表明了北京交通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与不断加开的新线路,以及既有线路运载能力的提升是分不开的。自2007年,本市地铁线路的发车间隔已缩短28次。目前,5号线经过相关技术条件的改造升级后,发车间隔也将有望从2分30秒缩至2分。
1号线信号系统改造前天启动
据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设备部副部长张良介绍,随着地铁客流量的不断增加,提高列车的运载能力也迫在眉睫。从技术层面讲,增加列车编组以及扩大车型均可以提高运力,但需要对整条新路“动大手术”。因此,缩短发车间隔就成为增加运力的重要途径。
张良表示,列车间隔的缩短与线路的信号系统密不可分。为了提升信号系统的能力,自2008年,北京先后在12条线路,引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CBTC信号系统,目前,地铁公司正在对5号线进行信号系统、供电系统升级改造,新增车辆已购置,未来将有望从目前的2分30秒缩至2分钟。
前天,对于1号线的信号系统改造也正式启动。预计,2016年能正式投入使用,届时,1号线的列车发车间隔也可进一步缩短。
据介绍,1号线目前使用的信号系统已运行20余年,设备老化严重,已无法满足地铁网络化运营需求。
本市列车信号故障率不高
张良表示,近几年,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不断在信号系统上进行升级改造,以增加线路运力。
2011年,为缓解八通线拥挤度,在果园站与四惠站之间开区间车。“这看似简单,如果信号出现问题就可能出现迎面撞车,经过很长时间试验,我们最终才将一套成熟的信号系统应用于改造中。”
张良提到,新引进的CBTC信号系统不但利于发车间隔的缩短,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故障率。自2008年2号线采用新的信号系统后,曾连续行车1600万车公里,未因信号问题发生任何运营的问题。当然,每天数千辆列车运行也难免会出现故障。他告诉记者,按照国际标准,北京地铁每300车公里出现5分钟以内延误的水平,已属国际先进水平。应该说,同发达国家相比,北京地铁的故障率算比较低。
其实,按照郊区线路的实际设计标准,大部分线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之所以采取大间隔,有些是因为目前线路发车间隔与客流量相匹配,暂时不必再进行缩短,比如房山线、亦庄线就是这样。
而昌平线、顺义线则是因为与其相连的主干线客流压力大,如果郊区线路再缩短发车间隔,13号线、10线等换乘线路更难以承受。
发车间隔的缩短将会对地铁5号线的交通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市民纷纷表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