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位于山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处,曾为贫困代名词的山区小县,山大沟深、地无三尺平的县情使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只能是有限地改变着生存条件。有人说平顺是既不平也不顺。
如今的平顺,已是山川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水乡,不仅当地人出去会自豪地说自己是平顺人,而且外出务工的平顺人也陆续回到了家乡,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
平顺在发展,平顺旅游的发展极具代表性。以创建全省旅游大县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兴商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开发、高标准建设,开发一处、精品一处的原则,确立了规划为纲、市场为先、线路为形、文化为魂的指导方针,突出绿色、古色、红色旅游品牌,整合旅游资源,发展平顺大旅游。全县旅游比去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绿色
为了改变游客初到平顺的第一印象,平顺抓住全省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六大造林工程的契机,以创建全国林业生态强县为目标,在县城、景区重点搞了风景树、干果林和绿地建设,看着满眼的绿色和倒影在护城河上依山而建的红顶白墙的房屋,呼吸着清新而惬意的空气,在蓝天碧水间,曾经来过平顺的人们不禁感叹:平顺的变化太大了,不仅令人欣喜,更令人感动!
有了良好的外在生态环境,平顺把自己独有的水乡绿色景观进行包装,浊漳河、虹霓河、井底河、八道水四条河流对应的四大峡谷,山川秀丽、风光如画、瀑布悬流、绝壁对峙、雄奇峻险,依其不同的地理条件开发了各具特色旅游线路,水乡漂流,丛林探险,井底写生等吸引了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而且连续举办了三届的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通过全国新闻记者的笔和镜头更是提升了平顺在全国的影响力。
古色
天下名山僧占多,如此绝妙的青山绿水之中点缀了六处国保和三处省保以及汉寨、唐堡、赵长城等1566处文物古迹。其中,天台庵为全国仅存的四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龙门寺是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于一寺的古建筑群;大云院五代壁画是国内寺庙道貌岸然观中唯一幸存者。如果说山西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那么,平顺则是这座博物馆辉煌的殿堂。
如此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使得平顺更具深厚底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仅对这些古建的保护更加重视,而且结合历史名迹,更丰富了平顺的旅游资源,延长了旅游线,留住了游客。
红色
说到红色,平顺有着绝对的优势,巍峨太行山区,哺育了无数革命英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西沟村则是平顺红色的恰当诠释。全国第一个互助组的组建者李顺达、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第一人、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等全国英模人物的家乡都是在西沟。半个多世纪过去,老劳模李顺达、申纪兰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西沟精神依然在这里传承不衰。西沟精神已经成为平顺人民乃至全省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平顺旅游的最大卖点之一。人们来到西沟,除了能看到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植被和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之外,更主要的便是感受西沟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西沟精神。
平顺政府充分认识并挖掘出了这三大特色旅游资源,配合旅游发展,平顺在硬件方面也下了大工夫。一是投资5000余万元,兴建了集餐饮、住宿、综合服务为一体的香福宾馆、水乡宾馆、平顺大酒店、白云山庄,对耽车村、井底村、车当村、湾里村12户农家旅社进行了星级评定,将平顺宾馆、鑫野饭店、宏升家园、天脊山宾馆、小江南饭店、恐龙谷饭店确定为旅游定点接待宾馆饭店,有力地改善了全县旅游业的接待能力;二是在太行水乡漂流东码头、小三峡、金灯寺、青龙洞四景区兴建总面积为23500平方米的停车场,并在沿途建设了餐饮旅店、医疗点、旅游应急救援点、公用电话亭、公厕等公共设施;三是在水乡实施一票通管理模式,科学整合了太行水乡现有资源,促进了太行水乡景区的整体推进;四是相继修通了长达3000多米的井底挂壁公路、西井山至下石壕旅游循环公路,将全县三大旅游特色、六大旅游景区连成一体,两日游、三日游格局已形成。如今,旅游已经成为转变平顺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产业,不仅吸引了不少旅行社组团来此旅游,而且来自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安徽、湖北等省市的自驾游客不断增加,自行车、摩托车自驾团队已成为该县旅游市场的新亮点,目前,自驾游客数量占到了全县旅游总接待量的7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平顺的旅游发展正如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老劳模申纪兰所说:平顺这几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