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7天酒店对外宣布,在营业和筹建酒店数量已超过1000家,这比当年该公司提出的“百城千店”的计划提早半年完成。加速扩张已经成为经济型酒店发展模式,然而急功近利的跑马圈地貌似隐患重重。
如果说之前经济型酒店规模化发展,那么对于品牌经济型酒店来说,谋效益则是当务之急。实际上,拓展出效益是一些经济型酒店的经营战略。以7天为例,郑南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激烈,联手拓展,待投资风向转移再买回自己管理的店铺,这要比与其他同业者资金争抢来得明智。跑马圈地式的疯狂扩张到底会不会出现问题?近日,东莞某7天加盟商向7天酒店总部发出律师函,指责7天连锁酒店不合理收费,无序扩张等问题,要求7天就加盟商投资亏损进行赔偿。有媒体报道称,依靠加盟费实现盈利状况是7天面对直营店业绩不佳的对策。不可否认的是,在开足马力全速前进的背后,7天遭受加盟店的质疑,诉讼风波不断,危机四起。
实际上,已经有经济型酒店品牌无奈地放缓了扩张步伐,如家CEO孙坚曾透露,由于酒店营业执照办理时间有所延长,导致酒店开业周期较预期变长,如家开业速度比预期有所延缓。除此之外,开业周期的延长还受土地租金成本上涨和酒店安全隐患等负面因素的影响。
是不是唯有规模化才能生存,扩张是不是意味着低成本采购和复制,连锁管理如何才能效益最大化?尽管我们看到一些经济型酒店品牌业绩连续超预期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过于乐观。今年5月,如家吉林通化市分店发生火灾,导致10人死亡。这一事故折射出经济型酒店疯狂扩张后的重重隐患。过快扩张,在选择物业方面退而求其次,为节省成本,不惜改造居民楼、烂尾楼,为抢开张,安检验收未做到位就草草收尾。且不说软件方面还有哪些不尽人意,就连硬件上都无法保障安全,于是放缓扩张步伐,延缓开业时间便是为之付出的代价。
从火灾事故到加盟商的起诉抗议,圈地扩张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已经渐渐浮出水面。事实上,入住时消费者所遭遇的各种状况已端倪初现。而今试想当我们走入那些未待呛鼻气味散去就迫不及待开业的新酒店,那些受迫于经营压力提供廉价食物,品质无保障的加盟店,那些连隔壁友人打呼声都听得一清二楚的客房,或许急速膨胀的扩张能扩大收益,但长此以往,诸如此类的坏形象将遭致消费者的质疑与唾骂,品牌价值耗损的后果可想而知。
有人说,收购狂潮的兴起,意味着经济型酒店行业全国性品牌跑马圈时代的结束,收“物业”而非收“品牌”,也有人认为,就目前而言,规模化扩张仍是国内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硬道理。如果这些判断当真,我们所要期盼的便是这些疯狂疾走的经济型酒店们能收收膨胀的心,让酒店业回归品质,坚守品牌的真实内涵,一切不仅仅是由报告中的数字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