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莘吴专线“民转公”满月。
9点30分,莘庄南辅路西环路口,一辆挂着“闵行15路代莘吴专线”标牌的公交车驶进终点站。车辆停稳后,司机杨建民一边清扫车厢,一边检查车况。
完成“一圈一检”,杨建民启动车辆,招呼乘客上车。老乘客蔡女士从前门上车刷卡后,找了个靠窗的位置,拉上遮阳窗帘惬意地坐下。蔡女士笑盈盈地说:“闵行15路,和以前的莘吴专线不一样了!”
蔡女士感受到的变化,源于莘吴专线的改制。一个月前,这条由民营企业承包运营了13年的公交线路恢复姓“公”,正式由国有控股公司———闵行客运服务有限公司承运。
从“莘吴专线”到“闵行15路”,除了名字变化外,到底还有哪些变化?
流失的乘客回来了
单程20多公里的莘吴专线,连接莘庄、吴泾,是闵行区域内的一条重要公交线路。
为补充当时国有公交的不足,早在1996年,市有关部门就将这条线路经营权批给了民营企业金球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可经营中,金球公司将车辆承包给了8位“车老板”,实际成了个人承运。金球公司只考核营业额,对“车老板”基本“放任自流”。莘吴专线种种“乱象”由此产生。
老乘客钟桂芳有一次在莘松路莘西路站候车,从吴泾驶来的莘吴专线下客后,没去终点站、直接调转车头返程。车辆在站上“泡”了20多分钟、上了10多人才开。离站后,车辆又“跳站”停在莘庄邮电局门口揽客,约15分钟后才开。为抢回“泡站”损失的时间,车辆一路超车、一路飞驰,虽说不到1小时就到了吴泾终点站,但让乘客提心吊胆了一路。
“车况差、服务态度差、"跳站"、"泡站"、不准点……”区建交委李建江告诉记者,乘客隔三差五投诉莘吴专线。
初,对照政府部门提出的公交行风建设要求和线路实际营收状况,金球公司提出了终止经营权申请。区建交委等部门立即接盘,并经协商,该线路1日起由闵行客运公司承运。
钟桂芳再次乘坐“感觉已完全两样”:原先13个站点增加到了35个,最长间隔1500米,最短只有300米左右。车辆一路行驶,逢站必停。新公司不考核营业额,规定单程行驶时间1小时10分左右,提前进终点站不能超过3分钟,司机不超速、也不“跳站”了。
区建交委万虎清告诉记者,一个月来,闵行15路没有一例服务质量投诉,许多本已流失的乘客成了“回头客”,平均每天客流量逾4000人次。
不看营业额看服务
闵行客运公司不考核营业额,考核什么?
闵行15路调度室里,一张“驾驶员百分考核汇总表”给出答案:“我们考评服务质量和行车安全。”
线长梁岐详细解释:基数为100分的考核表中,“规范服务”一项占到“半壁江山”。驾驶员手中人手一册的《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规章制度》从服务要求、服务承诺到服务禁区,都有详尽规定。“还有投诉减分、表扬加分项目。”梁岐说。经过1个月试运营后,闵行15路本月起正式实施百分考核。
“过去开承包车,老板考核营业额,钥匙一插就上路。”司机李保平坦言,“对如今的考核,还不能马上适应。”为此,上岗前,闵行15路的16名司机接受了10天服务和安全培训。
1日5点40分,李保平提前20分钟到岗,对车辆进行例行保养检查。6点,李保平发车。乘客上车,他热情招呼;乘客下车,不忘提醒;老年乘客上车,他更是耐心劝导乘客让座,直至老人坐下才开车。
78岁的张老伯告诉记者,“以前乘莘吴专线,刚上车人还没站稳,司机就催促。有时四五个老人在车站候车,司机甚至停都不停就开走了!现在,情况完全变了。”李保平向记者坦言,“"指挥棒"变了,我们开车当然也得跟着变。”
闵行客运公司总经理郎国清介绍,公司每天派出一个“暗访小组”,悄悄跟在车辆后面考评服务质量和行车安全情况。小组一发现问题,就跟车进终点站,当场指出、当场要求整改。
公益性不拒绝市场化
莘吴专线改制,只是闵行公交改革的开始。
目前,承运闵行51条区域性公交线路的公交企业共有8家,有国有公司,也有国有控股、国有参股公司,还有不少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一些线路或多或少存在着与以前莘吴专线类似的问题。
,注册资本1922万元的闵行客运公司正式成立,其目的就在于实施区域公交重组,逐渐形成国有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的公交经营格局。区建交委主任吴仲权说道,随着社会的进步,民营公交企业提供的服务已无法满足市民需求,必须更好地体现公交的公益性。
闵行客运公司成立伊始,就新开通13条“村村通”和“社区巴士”线路,有效填补了“有需求、没盈利”的农村和新建社区的线路空白。闵行15路作为首条“民转公”区域性线路,也充分显现公益性:原先即将到期报废的车辆被8辆新车取代,1至4元的多级制票价改为全程1元,线路还根据居民意见延伸到没有直达公交至莘庄的塘湾地区。为此,区财政一年就补贴100多万元。
公益性,并不代表拒绝市场化。闵行客运公司由区属国有企业出资51%和民营江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出资49%组成。“选择民营公司入股,并非看重它的资本,而是看中它的更贴近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吴仲权介绍道,民营江南公司在闵行江川地区运营“社区巴士”江川1路、2路和4路,连续2年分获区公交行风优胜评比一、二、三等奖。“如果江南公司管理不到位,公司也有权更换管理团队。”
吴仲权介绍,每年年底,政府部门将聘请第三方评估公司,按全市统一的公交行业标准,对线路运营成本、司乘人员劳动报酬及管理层绩效等进行考评,“这将使公益性项目更规范、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