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交资讯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车用发动机产销量达1700万台

2012-05-20 12:22:11 来源: 客运站 信用卡快速申请

汽车整车产销分别赢得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的业绩,这是继中国汽车工业在成功突破1300万辆并稳居世界第一位之后,再次刷新世界上单个国家当年产销最高的纪录。与此相对应,车用发动机行业也完成了1700万台产销的历史最好成绩。

 

全年车用发动机增长率略低于整车产销增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的统计,1~,纳入统计范围的56家车用发动机企业,累计生产发动机1690.95万台,累计销售发动机1702.59万台,与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7.44%和29.73%。这一增长率略低于总体汽车产销量增速(32.44%和32.37%)。

 

从另一组数据观察,以千瓦数统计的发动机产销量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8.61%和41.45%。这一数据分别比按台数统计的增长率高出11.17个百分点和11.72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市场结构变化:与正相反,中大排量基本型乘用车,尤其是SUV、MPV车型迅猛增长,超过了汽车增长的平均水平;加上激励政策影响力的持续减弱,主要由中小排量发动机带动的车用发动机及整车增长已经成为过去时。

 

具体来看,截至底,总计56家车用发动机企业中,重庆长安、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东风日产乘用车、上海通用动力总成、柳州五菱柳机、广西玉柴、北京现代、一汽集团、上海大众、潍柴控股、安徽全柴、神龙和吉利控股,位居累计生产量排序的前15名。与相比,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东风本田发动机、广汽丰田发动机和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退出了前15位,取而代之的是上海大众、潍柴控股、神龙和吉利控股。这一变化大体上反映出了乘用车、商用车市场上,各企业和各车型畅销程度的变化。

 

从累计生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的前50家企业(这一数量比多5家)的数据可以看出,年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数有43家(比上一年度多5家),年产量达2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33家(比上一年度多9家),年产量达3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23家(比上一年度多3家),年产量达40万台的企业有15家(比上一年度多4家),年产量达50万台以上的企业则创纪录地达到了10家(比上一年度多3家)。重庆长安以103万台的产量继后继续占据第一的位置。

 

生产集中度方面,累计生产量前5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24.44%,这一数值比上一年下降0.90个百分点;前12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48.37%,比上一年下降1.75个百分点。简单来看,由于市场容量的继续大幅度增长,使生产集中度进一步发散,前12名企业发动机的产量已经达不到总产量的一半。

 

重中型柴油机厂家增长明显

 

按燃料类型划分,全年柴油机分别完成393.55万台和399.27万台的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5.03%和30.36%,与同期的增长率相比分别低12.33和高0.45个百分点。而从以千瓦数为统计单位的产销量增长率看,同比增长则分别为42.86%和50.70%,与同期的增长率相比分别高出12.85和29.71个百分点;同时,这一指标又分别高于以产销量为统计单位的增长率17.83和20.34个百分点。这一点与整体重中型柴油机企业的良好业绩有着明显的关联。

 

从柴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统计在内的25家柴油机企业中,累计产量超过20万台的企业有7家(比上一年度多2家),累计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11家(比上一年度多1家),累计产量超过5万台的企业有14家(比上一年度多2家)。

 

从累计生产量排序看,广西玉柴、一汽集团、潍柴控股、安徽全柴、东风汽车股份、东风朝柴和昆明云内居于前7位。虽然入选的企业与前7位一致,但潍柴控股和东风汽车股份以较好的业绩,在排位名次有所提升,昆明云内则由的第4位降到了的第7位。其中,排序前5名厂家的生产集中度为59.45%,比度下降6.55个百分点;排序前7名厂家的生产集中度为71.05%,比度下降5.12个百分点;如果再选取中国重汽与江西江铃两家企业做统计,则排序前9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可达80.87%,比度下降3.13个百分点。

 

在柴油机企业的具体表现中,广西玉柴虽然仍以64.80万台高居榜首,但比66.38万台的总量少产出1.58万台。生产量较大的企业(年产量高于5万台)中,长城汽车(年度增长率112.43%)、山东莱动(82.43%)、东风汽车股份(77.30%)、潍柴控股(71.27%)、中国重汽(58.78%)和江西江铃(55.99%)的表现较好;昆明云内则出现了较大的负增长(-24.77%)。

 

自主品牌汽油机企业增速较快

 

汽油机方面,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296.59万台和1302.52万台,比度分别增长28.19%和29.55%,但同时比度的增长率分别下降22.24和19.23个百分点。从汽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在统计的41家汽油机企业中,年度生产量超过50万台的企业多达8家(比度多2家),生产量超过40万台的企业有11家(比度增加2家),生产量超过30万台的企业有19家(比度增加3家),生产量超过20万台的企业有24家(比度增加5家),生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31家(比度增加3家)。

 

生产量排序方面,重庆长安、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东风日产乘用车、上海通用动力总成、柳州五菱柳机、北京现代、上海大众、神龙、吉利控股、广汽丰田发动机、上海大众动力总成、东风本田发动机和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居于年度生产量排序的前15位。其中,前5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31.79%,比度增加0.01个百分点;前9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50.17%,比度减少0.46个百分点。

 

在汽油机企业的具体表现中,生产量较大的企业(年产量高于10万台)中,比亚迪(年度增长率202.61%)、沈阳航天三菱(86.99%)、安徽江淮(78.32%)、重庆渝安淮海动力(58.22%)、长城汽车(55.66%)、上汽通用五菱(55.32%)、长安福特马自达(54.92%)和绵阳新华内燃机(53.50%)的表现较好;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27.37%)和上海通用汽车(-0.22%)则出现了负增长。

 

稳步增长的市场值得期待

 

展望市场,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势头仍强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继续执行,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已处于快速上升期。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成熟度的增加,只要政策因素变动不大,一个稳步增长的发动机市场依旧值得期待。

 

上一篇: 全国将招聘5万特岗教师 财政设专项资金开工资 下一篇: 安凯磨砺十五载 “承载”起生命的价值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