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报道,9月17日,30条“互联网+公交快车”正式开通运行,加上之前试运行的3条“公交快车”线路,早高峰运行的“公交快车”共有33条线路的50部车。据统计,快车满载率在90%的有32部,隧道线路、长线路及南北向行驶的线路载客数量普遍较多,提速水平都比较大。其中374路“公交快车”,由于减少了42个站点,比普通车辆快了48分钟。30条快车平均运行速度达到了17.78公里,比常规公交提速近16%。
据公交集团统计,昨日50部“公交快车”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满载率达90%以上的32部,单车客流量最大的是125路线6:40的快车载客达158人次; 125路7:20车次载客142人次,321路7:20车次载客124人次,103路7:10车次载客120人次、103路6:45车次载客113人次, 932路6:40车次载客107人次,共15个车次的单车客运量超过100人次。
这些车次首站上客基本已经爆满,其中125路两个“快车”班次首站上客在120人次左右,该车核载人数120人次;228路线7:40车次伊春东路首站上客77人次,该车核载人数为78人次,几乎达到100%。 “对于满载率比较高的车次,集团公司将进一步关注,根据乘客需求,适时地增加快车班次。对于客流少的车次,集团将一方面加强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调研和数据分析,根据客流需求,及时对‘快车’发车时间和停靠站点做相应的调整。 ”公交集团营运管理处负责人表示。
从运行时间看,快车比常规班次平均节省时间在10-50%左右。节约时间最多的是374路6:15车次,比常规班次节省48分钟;隧道1路7:10车次比常规班次节省20分钟。从运行速度来看,快车平均速度达17.78公里/时,比常规班次平均提速15.92%。其中,提速最高的是隧道1路7:10车次,运行速度达到31公里/小时,比常规班次运行速度提高10公里/小时,提速达44.44%。 “隧道1路线,南北线路市区路段比较少,路阻少,提速比较明显,而市区线路因福州路、山东路等路段路阻严重,影响了快车速度。市区的1路、2路线等线路,本身高峰发车间隔就在2-3分钟左右,加上路阻严重,所以提速不明显。 ”公交集团营运管理处负责人说。
总体分析线路比较长的线路节约时间比较多,东西向的321路、125路,尤其是南北向 的 216、363、318、302、3、932、103、374等10多条线路节省时间最多。从城阳发往市区的103路、372路、374路、932路4条公交线路始发站“城阳十五中”、“后金”、“长城路”分别位于城阳北部、东部和中部,极大地方便了三个地区市区工作的居民上下班。而932路“互联网+青岛公交快车”由中韩发往即墨,主要是为了满足中韩车站附近到城阳、即墨打工的乘车的乘车需求。这几条线路开通的是逐停式“互联网+公交快车”,只选择客流量较大的站点停靠,如103路、372路、374路、932路“互联网+公交快车”分别较原线路减少33、42、57、15个站。
节约运行时间最多的是由长城路发往海洋地质所的374路“公交快车”,减少站点42个,并减去普通线路由长城路至区政府的路程,直接由长城路向北行转正阳路至大北曲车站。由于缩减运行线路、停靠站点,“公交快车”的运行时间较原普通线路节约很多,其中,374路“公交快车”单程节约时间近48分钟。从李村公园发车的3路线“快车”节省20分钟,在哈尔滨路和山东路路口、李村公园商圈及榉林山公园早市处堵车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