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公交候车凳设计应从市民角度出发
武汉公交站点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性决定了便民应该是其设计所要考虑的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公交站台的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实用、方便、舒适的功能性,候车座椅的设计也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即人机工程学。
近段时间,武汉公交站台大改造,一种新型弧形条凳亮相上岗。和以往传统靠椅相比,这种条凳坐上去不那么舒适,社会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昨日,武汉市公交管理办回应称,功能定位决定设计方向,让条凳不适合久坐。
但武汉改造后的候车条凳,材质是不锈钢,天气热,坐上去太烫;无靠背和扶手,长1.4米,宽20厘米,离地约45厘米,坐时须用脚支撑地面,同时上身伸直才能避免下滑;凳面呈45度弧形,有些像“独木桥”,很容易造成后仰,对儿童和老人来说,不仅不舒服,而且还有隐患。
武汉公交管理办站点科汪副科长称,这正是新式站台亮点所在。这种条凳设计初衷,本身就不是鼓励乘客久坐。“也就让你坐个3~5分钟。”他表示,老式站台座椅有靠背,坐上去的确很舒服,但容易给人踩踏、给人躺。新条凳凳面设计狭窄有弧度,不仅可预防积聚雨水,还可以有效解决踩踏、躺等被少数人霸占的难题。
公交设施的设计、建造也应该更多地从方便市民的角度出发。既是公共设施,就应该征求市民意见,多设计几款备选方案,以供市民选择。这些细节体现了城市人性化服务的水平和形象。别说是年纪大的长辈,就算是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穿着高跟鞋的人群、走了很长路已经迈不动双脚的路人,一张干净舒适的椅子,也许就能给他们的内心带来一点点的感动,一丝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