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交资讯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有路就有公交车

2012-05-28 10:21:17 来源: 客运站 信用卡快速申请

   11日,三亚市再添26、30两条线路公交车。这是今年以来,三亚第3次增开公交线路。至此,三亚的公交线路增加到了31条,公交线路总长达到809.2公里,投入运营的公交车达到529辆,在市区基本实现了春节。同时,三亚也实现了由城市中心向6个镇、5个国有农场和三亚学院、三亚市第一中学等7所学校的延伸扩展,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公交网络格局,极大缓解了市民、游客出行难问题。
  完善公交网络

形成覆盖全市的公交网络

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冲说,近年来,尤其是以来,三亚的公共交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巨大变化。5年来,三亚市仅在公交站台建设、线路建设、车辆更新等三个方面的投入,就超过了2亿元,促使三亚的公共交通面貌巨大改善。

以前,三亚只有12条公交线路,覆盖范围非常有限,车辆数目缺口大,班次少,且大多数车况差,破旧的中巴车竟然占近一半之多,市民游客出行极为不便,乘车既不舒服,又不安全。

近5年来,三亚相继开通了19条公交线路和春节3条公交旅游专线,实现了公交线路由城市中心向海棠湾等6个镇、南滨等5个国营农场和三亚学院、琼州学院、三亚市第一中学等7所院校扩散,使三亚的公共交通网络空前扩大。目前三亚已经形成了覆盖和辐射南山、大小洞天、天涯海角、西岛、蜈支州岛、亚龙湾、鹿回头、落笔洞等全市8个著名景区、景点的公交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到三亚旅游散客群体的需求。

另一方面,自16日三亚第一条新农村公交线路——三亚凤凰岛至田独镇上廖村公交线路正式开通以来,三亚市先后开通了河东区的鹿回头村、凤凰镇的槟榔村、天涯镇的文门村和田独镇的中廖村、下廖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直通三亚市区公交线路,城乡距离大大缩短。以前上廖村村民要花五六块钱、转两次车才能到三亚市区,现在只花2元钱就可以乘坐豪华大巴空调公交车到市区了。

此外,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8路公交线路的开通,结束了三亚多年没有公交线路开进机场的历史,极大改善了中外游客对三亚公交的不良印象。

去年海南东环高铁开通时,三亚及时在9路、20路、23路公交线路上增设亚龙湾火车站站点,调整18路公交线路延长至亚龙湾火车站,对10路、20路公交线路均增设三亚火车站站点。今年,三亚又陆续开通了5路、29路、30路等3条公交线路,实现公交与高铁的无缝衔接。

  更新公交车辆

构建现代化的公交体系

见证了三亚交通发展的三亚市政协副主席方中里说,自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以来,三亚的公共交通车型经历了农用三轮车、四轮小货车、中巴车到现代城市公交车的巨变。

一直以来,三亚不断推进公交车的更新。尤其是,三亚市财政投资了3000万元人民币购置了50辆高档豪华环保城市公交车,并成立了广达、安达2家国有公交企业,打破了长期以来三亚市公交车客运行业经营管理体制以个体经营和公司化私人经营的格局,形成了国有、个体、私营并存的新局面。

也就是从开始,国有企业领衔三亚公交发展,带动全市公交车陆续更新,使三亚拥有了与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相匹配的豪华环保大巴城市公交车。

近期,三亚市又完成了2路和16路共69辆旧公交大巴车的更新工作。加上新增加的26路、27路、28路、30路等4条公交线路新投入的运营车辆,目前在三亚运营的CNG和LNG等豪华环保公交车就达到300多辆,占全市公交车的60%以上,初步建立了与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相匹配的高档次公交车体系。

目前,三亚市区基本实现了春节,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

完善公交配套设施

建设公交站亭站牌

今年,三亚交通运输局对96个公交候车亭进行翻新整治。注意到,翻新后的三亚公交站亭容貌焕然一新,十分干净整洁。

而在5年前,三亚交通基础设施十分欠缺,除了解放路等几条城市主干道外,三亚当时的公交站非常少,且这些已有的公交站,绝大多数还没站名和线路标识牌,遮阴站亭几乎没有。这种情况,距离三亚建设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目标相去甚远。但这一幕已成为历史。

目前,三亚市公交候车厅和公交站牌,已分别增至216个和191个。今年,三亚市还计划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公交候车亭103个、站牌273个。三亚市交通运输局正在着手准备于近期开展对公交站牌的站点名称和公交车辆的头牌、腰牌、尾牌名称的更新工作。

刘冲说,近5年来,三亚在公交站亭等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十分巨大。仅,三亚市就从财政基建资金中预拨3161.4万元,用于完善全市的公交体系建设,其中斥资1130多万元,建设公交候车亭154个、配套站牌251块。,三亚政府又决定投入2200多万元,对全市100多个公交站台进行港湾式改造,使之与城市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上一篇:太原公交降价后 客流量日增20万 下一篇:世博前将新开30条公交线路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