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秋分养生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秋分吃什么蔬菜

2017-08-30 12:07:10 来源: 客运站 信用卡快速申请

  秋分到了就意味着气温普遍有所降低,那么秋分吃什么蔬菜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关注一下秋分吃什么蔬菜这个话题吧。

  秋分吃什么蔬菜

  1、山药:山药被称为“神仙之食”,秋季进补饮食中适当食用山药,有助延年益寿。山药中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众多营养素,有助保健肠胃、预防心血管疾病、延长人体寿命。对于秋乏的人群来说,吃点山药有助于抵抗秋乏。

  2、南瓜:秋冬季节是吃南瓜的黄金时节,它烹饪简单,蒸食、煮粥或煲汤皆宜。比如,小米南瓜粥,取小米100克用水浸泡20分钟,南瓜300克去皮切块,小米煮30分钟后加入南瓜,搅拌均匀后继续煮15分钟即可。

  3、胡萝卜: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在各类蔬菜中名列前茅,而且性能稳定,在高温下也保持不变,容易被人体吸收。胡萝卜的营养很全面。胡萝卜对改善便秘很有帮助,也富含β-胡萝卜素,可中和毒素。新鲜的胡萝卜排毒效果比较好。胡萝卜是有效的解毒食物,非常适合经常熬夜的人。

  4、芹菜:芹菜性微寒,味甘苦,无毒,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钙、磷、铁等,叶茎中还含有药效成分的芹菜苷、佛手苷内酯和挥发油等,由于它们的根、茎、叶和籽都可以当药用,故有“厨房里的药物”、“药芹”之称。

  5、莲藕:无论做汤、清炒还是凉拌,莲藕都是秋季养生食谱上大受欢迎的食材。莲藕有利尿作用,能促进体内废物快速排出藉此净化血液。莲藕冷热食用皆宜。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生藕性寒,有清热除烦之功,特别适合因血热而长“痘痘”的患者食用;煮熟后由凉变温,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

  6、黄瓜:黄瓜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排毒养颜、生津止渴功效,黄瓜酸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毒素。黄瓜含有的丙醇二酸能抑制脂肪产生,而纤维素能促进人体肠道内腐化物质的排除和降低胆固醇,达到减肥强体的目的。

  7、莴笋:莴笋肉质细嫩,生吃热炒均相宜。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胆汁的分泌。莴笋中的钾是钠的27倍,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莴笋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参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参与骨骼的生长。

  8、西芹:西芹是芹菜的一个品种,其养生效果同芹菜有异曲同工之妙。芹菜味甘、苦、性凉,归肺、胃、肝经,具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的功效,对于高血压、眩晕头痛、目红痈肿等均有良好的疗效。

  西芹虽然与芹菜养生效果差不多,但由于西芹是外国品种,膳食纤维的含量比国芹更剩一筹,如果秋季人燥火旺导致大便干结、便秘等,多吃吃西芹能够良好通便。

  9、豆芽:黄豆、绿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钠、铁、磷、钙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生芽后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质,而且增加了维生素B1、B2、B12和C的含量豆芽中的叶绿素可以防治直肠癌,其中含水量丰富的天门冬氨酸,能使机体大大减少乳酸的堆积,从而有利于消除疲劳。中医认为,豆芽味甘性菠菜中胡萝凉,有清热解毒、利湿通下等作用。

  10、生菜:生菜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含水量是蔬菜中的佼佼者,多吃有助于皮肤补水,对因胃肠功能不好引起的痤疮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生菜中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较白菜多,有消除多余脂肪的作用,故又叫减肥生菜。生食、常食可有利于女性保持苗条的身材。

  秋分吃什么水果

  1、猕猴桃:猕猴桃猕猴桃得名于猕猴对它的喜爱,其维生素C的含量极高。另外此果还含有血清促进素,可以帮助我们稳定情绪、镇静心情;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心脏健康、帮助消化。猕猴桃性酸,味甘寒,还具有生津润燥,解热除烦的功效,也是秋季水果的及佳之选。

  2、柿子:柿子柿子味甘涩,性寒。其所含的维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两倍。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饭后食用,尽量少食柿皮。

  3、柚子:柚子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水果,酸甜中带有略微的苦涩,含水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其所含的天然果胶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并有助钙、铁的吸收,而且能够和胃化滞,生津解渴。

  秋分吃蔬菜注意事项

  秋季气候干燥,温差不定,身体更需特别保护,防止疾病的发生。多吃蔬菜,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过盛寒气侵入,甚至还能辅助治疗一些疾病。白色蔬菜可养阴生津,如萝卜、花菜、百合、山药等。夏天津液损耗严重,现在刚开始入秋,要多吃些养阴生津的蔬菜。”而白色蔬菜一般津液比较浓。

  通过小编的介绍以后,相信大家应该知道秋分吃什么蔬菜了吧,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合适的节气吃合适的食物,注意健康养生。

上一篇 : 秋分吃什么水果 下一篇 : 秋分节气的含义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