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关于小暑节气的由来吗?如果你不清楚的话,小编搜集了一些相关介绍,要是你有兴趣的话,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小暑节气的由来吧。
关于小暑节气的由来
中国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离夏至16天。“小暑过, 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 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小暑到来,标志着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 节,有“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的说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 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群芳谱》载:“暑气至此尚未极也。”此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农谚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 天。”
小暑节气有什么习俗
小暑节气习俗: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徐州人对吃暑羊的爱好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小暑节气习俗:食新
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会在小暑这一天买少量新米以及新上市的蔬菜、水果等,回到家把新米与老米同煮。俗话也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小暑节气习俗:封斋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小暑节气习俗:吃伏面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小暑节气的由来的主要内容,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吧,希望小编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在炎热的夏季里,大自然的节奏似乎也发生了变化。而小
盛夏的脚步渐渐临近,小暑节气也即将悄然到来。关于2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
小暑节气到来的时候,天气已经逐渐的变得非常炎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