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秋分养生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秋分养生食谱大推荐

2014-10-20 14:25:21 来源: 客运站 信用卡快速申请

  萝卜杏仁煮牛肺

  [原料]萝卜500克,苦杏仁15克,牛肺250克。

  [制作]萝卜切块,杏仁去皮尖。牛肺用开水烫过,再以姜汁、料酒旺火炒透。瓦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牛肺、萝卜,杏仁,煮烹即成。

  [功效]补肺,清肺,降气,除痰。

  [服法]吃肺饮汤。每周2~3次。

  蜜饯双仁

  [原料]炒甜杏仁250克,炒仁250克,蜂蜜500克。

  [制作]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核桃仁,收汁,将干时加蜂蜜,拌匀至沸即可。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猪肉炖墨鱼

  [原料]小墨鱼(乌贼)2个,鲜瘦猪肉250克,食盐3克。

  [制作]将墨鱼、猪肉洗净后同炖,烂熟后加食盐。

  [功效]滋阴补阳,强筋健骨。

  值得一提的是,墨鱼是一种颇为理想的保健食品,女子一生不论经、孕、产、乳各期,食用墨鱼皆为有益。据记载,妇女食用有养血、明目、通经、安胎、利产、止血、催乳和崩漏等功效。中医古籍《随息居饮食谱》说它“愈崩淋、利胎产、调经带、疗疝瘕,最益妇人”。

  芝麻黑豆泥鳅汤

  主料:

  泥鳅300克,黑豆50克,黑芝麻50克。

  做 法:

  将黑豆、黑芝麻洗净;泥鳅放冷水锅内,加盖加热烫死,洗净,干水后下油起锅稍煎黄,铲起。然后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至黑豆熟,调味食用,每日1次。

  补肾健脾,养血生发。用于脱发,须发早白,或有脾气虚瘦弱之面色萎黄;或肾虚之阳痿、消渴、便秘;或湿盛疮癣瘙痒等。

  当归炖子鸡

  [原料]当归30克,子母鸡1只。

  [制作]将子母鸡宰杀去毛、去肚肠。将当归填入鸡腹,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再小火煨至烂熟。

  [功效]补血益气,和胃止痛。

  黄精粥

  [原料]黄精15~30克(或鲜黄精30~6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作]黄精切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白糖适量即可食。每日1剂。

  [功效]滋阴润肺,平咳去痰。

  [禁忌]脾虚有湿,咳嗽痰多而稀白者,不可食用。

  天门冬粥

  原料

  1.主料:天门冬20 克,粳米100 克。

  2.调料:冰糖。

  制法

  1.将天门冬捣碎,放入砂锅内,加水煎取浓汁,去渣。

  2.将米洗净,连同煎汁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为小火煮约30 分钟成粥,用糖调味即成。

  按:天门冬含天冬酞胺,粘液质等成分。近代研究证明,天冬酞胺有去除色素沉着症的作用,与粳米共煮粥,具补中益气、益皮肤、悦颜色的作用。

  药用价值

  润肺生津,养肾补亏。天门冬粥是很好的健美食品,还可作为肺肾阴虚病人的食疗粥。

  禁忌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者,不可食用。

  二柑汁

  [原料]广柑500克,橘柑500克,白糖50克。

  [制作]将广柑、橘柑去皮,去核,用白布绞取汁液,装入杯中。将杯中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生津止渴,清心安神。

  [禁忌]脾胃虚寒者忌食用。

  苹果柿子汁

  [原料]苹果500克,柿子500克,白糖50克。

  [制作]将苹果、柿子去皮,去核。柿子、苹果切成片,剁成泥,用凉开水适量,浸泡3~5分钟。用白布绞取苹果、柿子汁液,将汁液放人杯中,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清热,润肺,止渴。适用于热渴、咳嗽、吐血、口疮等症。生津止渴,降低血压。高血压属肝肾阴虚患者饮用。

  海米炝竹笋

  配料: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竹笋洗净,用刀拍松,切段,再切成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油酱毛蟹

  原料:

  毛蟹4只,葱段、姜片、糖、海鲜酱、上汤、干淀粉、料酒、香油、色拉油各适量。

  做法:

  1.将蟹洗净,斩成2半,剁去爪尖和蟹脐,在蟹肚刀斩处拍上干淀粉。

  2.锅内加油烧至八成热,下入毛蟹炸定型后捞出沥油待用。

  3.炒锅留底油烧热,放入葱段、姜片,烹入料酒、海鲜酱、糖、上汤,再加入炸好的毛蟹,一同烧30分钟,待收浓汤汁,淋上香油即可。

  蟹壳鲜红,味醇美鲜香。

  毛蟹的刀斩处一定要沾上干淀粉,否则会漏蟹黄。

上一篇 : 秋分来了,如何缓解悲秋情绪 下一篇 : 秋分时节 4小招打倒“秋老虎”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